食品油炸油中總極性化合物的測定法
檢測油炸油中的總極性化合物(Total Polar Compounds, TPC)是一項重要指標,用於評估油炸油的老化或氧化程度和品質。以下是常見的檢測方法及其原理:
1. 快速檢測方法(可擕式檢測)
可擕式檢測儀適合現場快速測定,主要用於食品加工廠或餐廳的日常油品監控。
(1) TPC 測量儀
• 工作原理:基於油的介電常數與極性化合物含量的相關性。隨著極性化合物的增加,油的介電常數會發生變化。
• 操作步驟:
1. 將油樣冷卻至合適溫度(50℃以下)。
2. 將檢測儀的探針浸入油中。
3. 讀取顯示幕上的TPC含量(通常以百分比顯示)。
• 優點:快速、便攜,無需複雜前處理。
• 缺點:精確度略低,適合初步篩查。
(2) 試紙法
• 工作原理:試紙含有特定試劑,通過顏色變化反映極性化合物含量。
• 操作步驟:
1. 油炸油冷卻至合適温度(50℃以下)。
2. 浸泡試紙幾秒鐘後取出,觀察顏色變化。
3. 將顏色與標準對照表比較,估算TPC含量。
• 優點:經濟、操作簡單。
• 缺點:準確性不如儀器檢測,受人為判斷影響較大。
2. 實驗室檢測方法(精確分析)
實驗室檢測適用於精確分析和標準驗證,多用於監管部門或品質控制中心。
(1) 重量法(經典方法)
• 原理:基於總極性化合物在極性溶劑中的溶解度,通過提取分離後秤量極性化合物含量。
• 步驟:
1. 用石油醚(非極性溶劑)與油樣混合,去除中性脂肪酸。
2. 使用極性溶劑提取極性化合物。
3. 蒸發溶劑後稱量殘留物質,計算其占總油脂的比例。
• 優點:準確可靠,適用於標準方法驗證。
• 缺點:耗時、需要化學試劑和專業設備。
(2) 高效液相色譜法(HPLC)
• 原理:通過HPLC分離油中的極性和非極性組分,定量極性化合物的含量。
• 步驟:
1. 稀釋油樣並過濾。
2. 通過HPLC儀器進行分離和檢測。
3. 根據極性化合物的峰面積計算含量。
• 優點:高靈敏度,能同時檢測多個極性化合物。
• 缺點:設備昂貴,需專業人員操作。
(3) 薄層色譜法(TLC)
• 原理:利用極性化合物在矽膠板上的分離特性,檢測含量。
• 步驟:
1. 將油樣點滴在矽膠薄層板上。
2. 用極性溶劑展開分離。
3. 使用紫外燈或噴霧試劑顯色,計算極性化合物比例。
• 優點:操作簡單,成本低。
• 缺點:定量結果精確度較低。
3. 標準參考
• 中國國家標準
GB/T 5009.202-2017 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油脂中極性組分的測定》。
• 規定了實驗室重量法為檢測總極性化合物的標準方法。
• TPC一般以含量 ≤27% 為合格,超過27%表明油脂氧化或熱分解嚴重。
• 國際標準
• 德國 DIN 38544:廣泛應用於歐洲,使用快速檢測儀測定TPC。
• Codex Alimentarius(食品法典):建議油炸油TPC含量不得超過25%-27%。
•台灣食品良好衛生規範規定油炸油中的總極性化合物含達25%以上,需全部更換新油。
4. TPC的意義
• 健康風險:TPC過高表明油脂劣化,可能含有有害物質(如自由基、丙烯醯胺、聚合物)。
• 品質指標:TPC是判斷油炸油老化程度的重要參數,用於指導換油時間。
總結
• 若需快速篩查,可選用可擕式TPC檢測儀或試紙法。
• 若需精確檢測,可選用實驗室方法,如重量法或HPLC。
• 在日常應用中,建議每批油炸油定期檢測TPC,並根據法規控制含量在合格範圍內。
<文章出處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B763jiUHE/>